酸、酯类香精、除苦剂、增稠剂、各类香型白酒香精、澄清剂……对于白酒尤其是液态法白酒,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被滥加的香精香料。时常也能看到很多酒友感叹,“自从勾兑酒出来后,现在的白酒一入口,便是满满的香精、香料味,让人难以下口。”
但实际上,勾兑本就是一门让酒体成型的工艺,早在新工艺白酒出来之前,传统白酒也要靠以酒兑酒的勾兑来提升酒质、完善酒体风味。只能说,错不在勾兑,而是原料。毕竟很多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物质已经被破解出来,用各类物质组合在一起,同样也能使酒体成型。
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人会使用不合格的食用酒精以及各种各种的香精香料等去勾兑白酒。不仅是酒精酒,一些质量不合格的纯粮酒同样也会通过外加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等去弥补缺陷。市面上这样的酒多了,大家自然也就闻勾兑色变了。
不过三精一水勾兑酒的时代即将过去了,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饮料酒、白酒相关国家标准,《GB/T 15109—2021 白酒工业术语》(简称《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简称《饮料酒术语和分类》),这两个新标准将于2022年6月份正式生效。
一、白酒中不允许添加食品添加剂
这两个新标准对于白酒行业来说绝对是一次大洗牌,标准一出,可以说,90%的白酒不再是白酒,三精一水的勾兑酒也将成为过去。首先,标准提及,不管是固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还是液态法白酒,只要你往里面添加了食品添加剂,那么它们都不能被归类为白酒,而是变更为配制酒。
也就是说,大家所担心的白酒乱加料去勾兑的情况将会被大大限制。只要加了料,即使是以前被允许进行“三精一水”勾兑的新工艺白酒,那么它也只能被分类为配制酒出售,不能再被称为白酒。如原料中标明添加了食用香精但却格外畅销的牛栏山二锅头,在这个标准实施后,执行标准就不能标明为固液法白酒了。
二、明确酿酒原料范围
其次,除了食品添加剂,此次标准还对白酒的生产原料进行了新定义,明确了白酒必须是要以粮谷为主要原料所酿造出来的,而且对于粮谷也有了明确的定义,指的是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其中并没有包含薯类粮食。
而且还对各香型的白酒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如标明为酱香型白酒的酒,一定要是粮谷加大曲进行传统固态发酵,没有添加任何食用酒精以及香料香精所生产出来的。如果外加了食用酒精或香料香精,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之为酱香酒。也就是以前大火的劣质窜酒,不再是酱香酒,只有没有添加食用酒精、香精的坤沙、碎沙等酒才能被称之为酱香酒。
当然,对于固液法白酒以及液态法白酒,也规定了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也许会有酒友纳闷,不能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可以理解,但各类粮食酿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薯类粮食酿酒成本更低,为什么白酒新标要将薯类粮食也避而不用呢?
相信大家在一些市场抽检不合格的白酒中,也曾看到过“酒液内氰化物含量超标”这个不合格选项。氰化物与甲醇一样,都是有毒物质,摄入量超标,轻则头晕头痛,重则昏迷死亡。超标的话,后果相较于违法加入甜蜜素等来说要更加严重。
不过它跟甲醇有所不同就是,氰化物它不是酿酒都会产生的,它是由原料带入的。如所含氰苷以及果胶质较高的木薯、红薯等薯类粮食,虽然用来酿酒出酒率低且成本低廉,但所酿出来的白酒或食用酒精,酒液中的杂醇油、氰化物等有害成分的含量也会偏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当然,一般白酒都是需要通过质检合格后才出厂的,但毕竟酒厂使用薯类粮食来进行酿酒或食用酒精,都是为了节省成本,所以一般工艺以及除杂都不会很到位,难免会有一些漏网之鱼。而新标准直接明确规定了粮谷的准确范围以及不准使用非谷类食用酒精,直接将这个会存在的安全隐患去掉了。当然,薯类酒以及酒精的质量其实也并不好。
总的来说,新标准实行后,以前浑水摸鱼、“乱加料”的现象在白酒中将大大减少。不管是固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还是液态法白酒,都不会有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加了非谷物食用酒精以及食品添加剂的酒,那个时候都要被称为配制酒。
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或多或少加了食用酒精或添加剂的中低端白酒,在标准生效后,都将摇身一变,从白酒变成酒精饮料——配制酒。这样酒友们在选酒时,也更能通过相关执行标准来简单明了地区分出哪些是“三精一水”勾兑出来的酒精酒了